大齐现在用的历法虽每年都做更进,但其实都是依照的前朝留下的统天历进行推算,而统天历又演自唐朝的大衍历。
想要编撰一部天文历法,除了要精通天文地理,还要知晓农事,精通术数,非一般人能做,而一旦做成,必青史留名。
当然,穆扬灵不觉得自家弟弟是为了青史留名而去做这样的事,可关键是以前也没发现他对这种特别感兴趣啊,他四书五经都读得很好,以前还拿了史书跟她讨论,怎么现在却喜欢上了天文历法?
穆扬灵想到父亲的态度,打算和弟弟促膝长谈,如果他只是一时兴起,那不如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如果不是……到时候再说。
穆扬灵很光棍的拉着弟弟找了个僻静地方谈话。
其实穆博文还真不是一时兴起,这样的念头早几年,远在未考中进士前他就有了。
他从小聪明,读书也用功,别人还在苦哈哈的考秀才时他已经考中了举人,还管着育幼院及一大片田庄,比起那些关起门窗一心读书的书生,他想的明显更多。
早在未考进士前他就想过自己的未来。
无非就是中进士后出仕当官,但当什么官,怎么当?
他是二甲进士,却没有留在京城,而是选择下放地方任县官,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他有一个王妃姐姐,一个大将军父亲,留在京城,进入翰林,他无疑有了拜相的资格。
然而他并不想将三年时间放在翰林院,虽然翰林观政也能让他学到很多本事,但他更想到地方上为民做实事,他更想劝课农桑,兴修水利。
穆博文从小就是一个性格平和之人,没多少野心,加上一直被姐姐保护在羽翼之下,她教导要心怀善意,对权利就更加没多少渴望,所以他一直觉得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
在做了一县县令之后,穆博文对民生了解得更多了,结合自己从小到大的见闻,穆博文觉得,士很重要,商很重要,工也很重要,然而最重要的却是农事,不是因为所谓的朝廷倡导,而是真真切切的认知。
只有农事足够发达,农产品有所剩余后,商才能发展起来,有钱后方有资本读书,工也才能更好的发展。
而在农事中,除了耕种技术和种子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农时和水利,齐浩然在当县令时对辖区内的水利建设尤为重视,辖下的劳役几乎都用在兴修水利上了。
他还亲自走村串街的统计农时并一日一日的记录天气,晴,阴,降雨几何都有记载,六年来,就算是除夕那天也从未间断过。
然而这并不够,数据太少,离他想要做的依然差了许多,何况,各地山势地脉不同,水利自然也不同,所以他需要更多的数据,不管是天文上的,还是地理上的。
他现在已从知县升到了知州,然而对他想要做的事帮助并不大,这两年他已经把能找出来的资料,文书全都读过了,他想要获得更多的资料和实地勘察就得离开本州。
所以穆博文想要辞官。
这样的想法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早在去年他就和父亲提过了,但穆石并不答应。
现在大齐境内算得上和平,但也不排除有盗匪在,儿子身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