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是北疆一系,但多年来一直担任战场巡视员,与各路部队主官十分熟悉,大本营挑选他指挥志愿军入朝参战正是恰得其所。而在关东州方向,则是东北军区司令长官周羽上将挂帅,与入朝志愿军一东一西形成了左右开弓的两个箭头。唯一的区别在于,志愿军虽然拉开架势很晚,但动手却早,而东特演的部队拉开架势很早,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动手。
西山大本营里,围绕战局走向正举行联席会议,一眼望去,战将云集,金星闪耀,一干英锐挤得满满当当。
在国防军里,年龄是一个非常要紧的指标,特别是战争形势日新月异,变革日积月累的时候,更需要年轻人脱颖而出,在这方面,军队年轻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说陆尚荣、何峰这批穿越众年龄还不到50,就是张绍曾、张孝准、蒋百里、蔡锷这批手握重权的军中大佬也就40多一点,而30出头的师、旅长更是比比皆是。
随着三期国防建设的推进,不惟部队面貌有了极大改善,单就军方高层而言,人员变动也不小。荫昌中将、宁武上将年龄到限转入预备役后,程潜中将接替了荫昌的总政治部副主任的位置,商震上将则接替了宁武的总后勤部主任位置,两人空缺的西南军区副司令长官与中南军区司令长官一职则分别由孙传芳中将、郭松龄上将继任,而郭松龄调任后的东南军区副司令长官一职则由昔日在辽阳血战中表现卓异的李杜中将接任。
根据秦时竹的计划,在这次战事结束后几年,原先义军时期的草莽骨干如杜金德、焦济世、齐恩远、田伯雄、徐志乾等都要陆续转入预备役,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批将领的眼界和学识都无法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诸位,现在局势正是如此。”会议室里,白崇禧正指挥着电动沙盘进行演示,留德归来后,特别是在中央卫戍师参谋长任上,小诸葛全面总结了欧战的经验教训,致力于推动国防军军事变革,特别是在装甲力量、多兵种联合作战领域有着深入研究,被人视为未来总参谋长的有力人选。“陈长官率志愿军入朝后,第一阶段目标已完全实现,我军各部队包括重型装备在内全线渡过鸭绿江,战线最左端是陈仪少将的21师,目标清津,在破坏港口设施后将继续南下,下一个目标是吉州;战线最右翼是曲同丰少将指挥的22师,目前已占领义州,正向安州、龟城一线挺进;中路是第4、10、19三个师以及朝鲜人民军主力,目前已过云山、熙川、新兴一线,正向咸兴一带进发……日军除在温泉里一带有过抵抗外(被消灭一个大队),其余均是一触即溃,毫无反抗余地。这种状况固然与我军兵力优势雄厚有关,也与日军守备力量薄弱、警惕性不高的因素分不开……”
白崇禧的话,入朝志愿军整整动员了5个国防军一线师,7个甲等旅,再加上人民军部队,差不多接近20万人马,虽然前后分两个梯队入朝,但无论哪个梯队都压倒了朝鲜军的规模,更不必说在头顶还有2个航空联队的支持,这样的优势要是再不顺手就真没有天理了。
“根据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经审问各处拿获的俘虏,敌朝鲜军编制共有5万余人,实际编制近4万人,分别包括两个步兵师团,一个独立重炮兵旅团,一个航空联队等架构,主力分别在平壤、汉城佐近,朝鲜军指挥机关则设在汉城。除汉城、平壤、仁川、釜山等少数几个大城市、重要港口兵力较多外,其余大部分城市日军驻扎规模均不大,治安主要依靠朝鲜当地部队,基本上每个道(朝鲜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中国的省级行政区)有一个大队多一点的兵力担任机动任务。原本朝鲜军分布还要更加分散,关东州局势吃紧后,朝鲜军有过一次主动收缩——上述审讯结果与总参通过情报网络侦察到的情况基本吻合。”白崇禧最后说道,“虽然志愿军推进迅速,占领区域也非常可观,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真正遭遇敌主力,而且在仁川、釜山控制在日军手中的情况下,从日本国内增援1个师团大概5-7天就足够了,朝鲜地形复杂、路也特别难走,这点时间无法保证在敌援军到达前击溃朝鲜军主力。”
这次国防军在朝鲜出手着实大大出乎世人意料,在大本营召开会议的时候,日本内阁也炒成了一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