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知使君不甘。”诸葛亮叹息道:“若楚南只是制霸北方,亮确有应对之策,如昔日曹操、袁绍任何一人得楚南如今之地,虽势大然也确如公威所言,乾坤未定,而楚南不同。”
“有何不同?”刘备问道。
“其一,无论曹操亦或是袁绍得北方,内部必然矛盾重重,靠军功起家的新势力、旧有的士族、寒门才俊、地方豪强,这些势力,无论袁绍或曹操统御再好,也必会相互倾轧,会有极大地内耗,甚至有人会心生不满,故意掣肘。”
“其实此问题无论是谁坐拥九州之地都会如此,然楚南不同,昔日徐州屠士,乍看自非明智之举,可说是得罪了天下士人,倘若当时天下群雄联手,先破吕布,或许便也没了今日之势。”
顿了顿,诸葛亮看着刘备笑道:“然楚南如此作为初衷,并非屠士,而是要梳理治下,屠士只是结果,然而其真正的目的,却是推行新政,假若士族愿意遵循其新政,便不会有屠士之举。”
“先生是说,楚南此举无错?”刘备看着诸葛亮问道。
诸葛亮看了默不作声的孟公威一眼,心下一叹,摇摇头道:“今日不论对错,只论大势,楚南如此做法虽得罪了天下士人,但也因此,获得了任何诸侯都难以比拟的好处。”
刘备正襟危坐,一副洗耳恭听的好处。
诸葛亮笑道:“若使君一直有注意楚南执政,便会知道楚南执政并非一味杀戮,同时也会拉拢一部分人,寒门、庶族在楚南麾下有不少,此人谋定而后动,不但善于用人,更善培养人才,如今中原大小官员,几乎皆是此人提拔,一面在通过屠士,打破了旧有制度,但另一面,却又迅速建立了新的制度,让追随他之人,有利可图。”
说到这里,诸葛亮有些感慨道:“其实此番做法与当年王莽有些像,但仔细揣摩,却又有根本不同,楚南目标颇为坚定,从一开始,就站在寒门、百姓这边,明了这些,再观楚南这些年言行政令,便会发现他始终在走这条路,未有一刻偏离,也正是因此,一来可吸纳大量民间人才,二来百姓得了实惠,是以如今九州之地,万民拥护,就算楚南如今大败一场,也无法撼动其根基。”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诸葛亮目光有些复杂道:“去岁天变时,亮曾游历关中,五年前,亮也去过一次,只是当时关中经李郭霍乱,加上常年战乱不休,当时关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人烟,偶有百姓,也是面无人色,去岁再去时,虽依旧人丁稀薄,但所见之人,面有红光,百姓对楚南颇为推崇,视其如神般,容不得旁人说他一点不是,关中各县,政通人和,除了人丁稀少外,颇有几分盛世之景象。”
刘备默然不语,换成任何一人治理,怕是都难达到楚南这个高度。
诸葛亮见他不说话,想了想,继续道:
“其二,便是性格,但凡是人,得势时总不免猖狂自负,然亮观楚南此人,击败曹操,得吕布让权后,并未有自负轻狂之态,而是第一时间结好袁绍,安抚诸侯,每有大事发生,必会先占据大义。”
“就如当初与袁绍开战时一般,其实以亮观之,楚南已经做好了与袁绍交战准备,而且以当时种种迹象来看,楚南之势甚至隐隐强过袁绍,然而楚南依旧是等待乃至逼迫袁绍先动手,看似无用,实则却将大义牢牢掌握在手。”
“此言何解?”关羽不解道。
“楚南手握天子,若他先动手,难免有借势欺人之嫌,双方都可看做乱臣贼子,但若袁绍先动手,便是以臣逆君,楚南再出手,便是名正言顺,也正是因此,袁绍败亡后,袁谭归降并无遭到太多反对,河北各地也未再起太大波澜。”
诸葛亮摇着羽扇笑道:“而亮观楚南数次用兵,此人颇为奇特。”
“有何奇特?”孟建不屑道。
“诸位可还记得当年曹操征讨张绣,张绣降而复叛之事?”诸葛亮笑问道。
这算是曹操人生中比较着名的败仗之一,众人自然印象深刻。
如今曹操已死多时,当年很多被视为秘辛之事已无需隐瞒。
“据说跟楚南有关。”刘备点点头,当初他攻伐南阳,无数南阳士人来投,其中不乏一些宛城士人。
“是啊,当时楚南方才助吕布坐稳徐州,便第一时间出使许昌讨要徐州牧之位,当时便有极为深远的眼光,不过更让亮惊叹的是,此人在许昌得知曹操讨伐张绣之后,便当机立断前往南阳,张绣降而复叛,固然有曹操原因,楚南在其中只是辅因,然而其行事之果决,叫人惊叹。”
“但再看其每次用兵,每每开战,必先将自身立于不败之地,而观其一路走来,行事都颇为稳健,败陈登后,第一时间结好四邻,败曹操后,第一时间结好袁绍,安抚诸侯,态度堪称谦卑,然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