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在场的所有武林人士看得惊心动魄,其中朱九天悄言道:“看来还是方丈技高一筹。”
蒋承林中拳后,后退了好几步,最后捂着肚子坐到了地上,却迟迟没有起来。
背后副住持福海,盲使还有福录等弟子都马上冲了上来,他们问道:“住持,住持,您没事吧?”“师傅,师傅,这伤重不重啊?”
此时前“攻林”受伤住进石林寺的魏东临与廖盛世赶到了现场,魏东临接着说道:“你这伤,能有我重吗?“
此时周围的人都转了过来,不解地看着魏、廖二人。
魏东临接着说道:“各位武林同道都听着!石林寺现在救人是救少后救老,那这寺里的大夫不够了就让我这种上了年纪的让一让,说是将人手更多地让给年轻人。我这把老骨头就不是人了吗?”
这时蒋承林解释道:“人手、医师不够的情况下,石林寺的确会优先考虑救少再救老,这也是因为同样是救,比起上了年纪的伤者来说的话,年轻人的时日还很长,我们应该更加珍重。还望魏施主慷慨大方一些,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我保证在年轻人治好伤后定会马上为你疗伤看病,一刻也不耽误。“
魏东临:“行吧,我是没有盘缠去请医师看病的。可你们比起昏厥过去的年轻人,却先去就正在痛楚的老年人,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而且那昏厥过去的小子只是晕过去了,又不是醒不来了的活死人;你们就眼睁睁地不闻不问丢下他先去救那老者吗?”
蒋承林:“魏施主,这是石林寺的规矩,若你是在痛楚中的老者,我们也会先帮你的,因为石林寺救人的第一条便是无论老少,不能让人痛苦,不能让人处于疼痛之中。就算是平日里在二者绝症病人中选择,我们也会先救不疼痛不可活大半年者而后救疼痛难忍却能活一年者。我们石林寺从来都是先顾疼痛,后是老幼。”
魏东临:“那救富再救穷是又是怎么回事?是你们石林寺等着把这些个富商救好后再大发一笔吗?”
蒋承林:“若是伤势同等严重的情况下,我们是会先救更加富裕之人,但一般来讲不会有这种情况。如此一来,富商康复后便会向石林寺捐献一大笔的钱财,而你知道吗,在很多受灾受难之地,或是流感迸发之域,能多雇一名大夫则可以起死回生多少条命,有些重灾之地甚至连一个大夫都雇不起啊,他们的伤势可比二位的伤势轻多了,可没得钱财,就无法去见大夫而就医。而这些大富人家的钱石林寺是打算投给那些正在受灾受病的地区来请大夫为民治病的。石林寺是在帮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去看大夫,去请医师。请大家放心,石林寺绝对没有嫌贫爱富之心,只是需要将佛祖的慈悲,用在刀刃上罢了。”
这话一出,倒是引起了周围江湖人士的热议,大家对这种“救富再救贫”的说辞还是有些不大能接受与理解。
少林寺方丈真林此时说道:“阿弥陀佛,住持真乃慈悲心肠,其济世救人的眼光也很长远,老衲诚乃佩服!但虽说承林是这世上第一大慈大悲之人,这为拓宽救人之范围而摈弃了就在眼边的公平公正,不也是舍大义而取小利了吗?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也并非佛门之道吧?
蒋承林:“老和尚此言差矣!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祖冯碧国便正是因为道不同而离开贵寺的。我们石林寺认为,人无等级,命无远近;救人之事,定当是越多越好。若富商康复后能帮助救治更多的人而让其起死回生,那便是广积福德,让更多的百姓都能看大夫,都不必再为囊中羞涩一事而叹为观止了。”
这时廖盛世说道:“那住持,这其间有一伤者咳嗽得厉害,或是有染肺疾或流感一类疾病,你们怎么能不予救治,还将人赶了出去呢,说是自行寻找大夫医治呢?”
由于救助“攻林”伤者一事全权由盲使负责,蒋承林:“福苦(盲使法号),这是怎么回事啊?”
满脸多处是刀疤的盲使双手向前摸了一摸,走到了人群中来;没有眼目的他,这时朝着廖盛世大致的方向,告知道:“平日里石林寺的确会收留任何有病之人,无论何病,只要你看大夫有困难。但今时却不同,现石林寺内住满了人,全是伤员;而石林寺外的几家客栈也都塞满了人,住店费用中很多也都是石林寺帮付的钱。而如今,如此拥挤的寺内,可真的就不能再去容纳疑似患上流感之人,否则传染起来会殃及太多的人,进而一发不可收拾。为了大家的健康,石林寺只好婉言将他一人请出寺庙了...无奈啊,还望各位能够理解...”
廖盛世:“那我这胸上,与他这肺伤你放着不治,却非要先去救治这书苑之人,为何必须他先咱后啊?难道石林寺与七扇苑又有着不一样的勾结吗?还是七扇苑给钱了?”
蒋承林:“现天下大势,太多的消息都要通过这书苑来传播,而七扇苑,只要是动动笔,世间消息就一定不胫而走,轶闻趣事便立马脍炙人口。前些日子的“攻林”一事便可见一斑!我石林寺为何不能重视起这个事情,先抢救书苑伤者一番,保证他们能够平安回苑,让他们到时候多出一些关于捐献钱财一类的书籍,而后还可以将其编为评书;等把这世间捐赠之举宣传到位后,石林寺不就可以将这些收到的更多的钱财拿来继续造福于天下苍生了吗?”
虽说蒋承林说的这些话还是在理的,也有一些在场人士开始认可起来并时不时地在点头,但还是有不少人不大支持蒋承林如此行事,认为蒋承林的慈悲之举应存争议。一时间,在场的江湖人士们也都纷纷议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