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巡按张力,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地方官。
巡按乃是代天子巡查地方,说白了也就类似于后世“巡视组”的职责。它并不管理地方民事,故而张力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跑去辽东巡视一圈就算是称职了。
张力目前最大的目标便是为团山堡要到尽可能多的兵员编制。后来周延儒帮忙,温体仁最终不得不同意一万五千人的规模。内阁将团山堡兵额奏报了上去之后,崇祯却留中不发,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本来张力这辽东巡按官职的任务最主要的就是平定团山堡的兵变,可现在崇祯态度不明,张力只能耐心等待。
张力三日前便回了一趟团山堡,处理了两件事情。
一是与团山堡经历宋应星秉烛夜谈,大力支持他在团山堡实行各种科技研究发明,其中最重要的是农业科研。
张力很清楚,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选种育种有过精辟的论述,故而团山堡玉米和土豆改良品种的任务,便已经由宋应星牵头开始着手进行了。
这是一项漫长的过程,也许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会有所建树。不过以宋应星的能力,少走弯路的话,周期应该会缩短一些。这却也不是造原子弹--只要玉米土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升就可以了,张力并不指望一来就什么亩产万斤,改良中的品种,也是可以吃的嘛。
第二件事情是亲自将开春以后山海关运送往广宁卫的军饷粮草押运到锦州城下,这自然是做给祖大寿看,也是做给崇祯看的。
两件事一做完,张力立刻就回到了北京城,并不在团山堡过多停留。
这样一来的话,至少祖大寿的广宁军补给线并没有被“叛军”截断,说明张力的工作起到了成效。
张力不敢有丝毫大意,精心炮制了一封奏折给崇祯呈了上去。奏折中说经过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现在叛军已经同意山海关发往广宁卫的军饷粮草分文不动,眼下团山堡“叛军”正等着朝廷的军饷……
其实说“军饷”那都是扯淡。朝廷和皇上肯定是没有钱的。这不过是张力的一种策略,军饷可以拖欠,但是编制必须定下来--粮食和军备物资是不要白不要的。
回到京师之后,崇祯并没有召见张力。朝廷的事情很多。既然建奴没有进攻辽东,兵士们闹饷那是年年都有的事儿,也没什么稀奇。
这日张力约了户部仓储司员外郎陈正操和吏部考功司主事顾有风,来到东江楼吃饭。
东江楼先前就开在红庙酒楼隔壁胡同的街上,口味其实也还不错。奈何名头没有红庙酒楼大,生意一直都不怎么好。
可是最近东江楼突然火爆了起来,以前红庙酒楼的食客尽数都挪了窝--原因自然是张大人不去红庙酒楼了,而是来了这里。
京师的官儿多如牛毛,不过能入翰林院马学士法眼的却是凤毛麟角。马学士么,乃是天下读书人所仰视的存在--唔,关键是马学士“桃李满天下”,大明朝管学政的官儿,半数出自其门下,而顺天府学政正是马学士的门生!
大明朝的这些秀才相公、举人老爷很多时候那是连温体仁、周延儒这等阁臣也敢非议几句。然则这些人对于学政。那是比对待亲爹亲娘还要恭敬……
东江楼没有什么背景,东家也只是寻常商人而已。对于张力的大驾光临,东家专门叮嘱过掌柜弄了一间贵宾雅间出来接待。
这雅间不收“包厢费”,也不收服务费,菜价还打半价,生怕张大人不常来……
此刻张力便在贵宾雅间中宴请陈正操、顾有风两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席间气氛渐渐活泛了起来。
三人本是同年关系,加之最近张力与他俩走动颇为频繁。友好度直线上升。
闲扯了一会儿京师中的风花雪月之后,话题渐渐拉到了时局上面。
张力乃是外官,不比陈正操和顾有风。这二位是京官,品阶不高却也是可以参加朝议的。所以朝议上的很多内幕消息。张力便是通过他们而得知。
陈正操敬了张力一杯酒之后,叹了口气,将酒杯放下,摇头道:“张兄,眼下朝廷的的注意力完全被流贼高迎祥吸引住了,你那宁远卫之事已经被朝廷抛诸脑后了--”
张力微微有些诧异。流贼年前确实闹腾得欢,几乎都快打到宣府了。
然而卢象升的天雄军从北直隶开到了宣府,打了几场歼灭战之后,流贼完全被打蒙了,不敢再北上,而是退回了中原腹地。
张力看了陈正操一眼,撇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