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粮草多解运一些给他们吧……”
洪安通点头应诺,他心知肚明,眼下辽东军最大的一块收入。其实并不是来自于饷银。饷银几乎都被文官贪墨一空了,人家守辽东的兵将总得生存不是?眼下辽东军的粮食一小部分自用,很大一部分都卖给蒙古人了。
至于蒙古人为什么不吃牛羊,却来吃粮食,这就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了--反正蒙古人商人爱卖给谁就卖给谁,听说蒙古人找的买家“人傻钱多”,都是些干没本钱买卖的家伙,诸如沈阳来的商人之类。
……
这几天崇祯皇帝小日子过得还不错,万寿节前后一个月,温大人那边呈上来的奏折相当令他“愉悦”。
崇祯皇帝所喜欢的身边人大多是些巧言令色之徒。就是一些本来还算正直的人,几年下来也因为看到了朝中正人君子们的下场--坟头草的高度,故而也学会了三缄其口。
眼下温大人所奏报上来的消息尽量的报喜不报忧,特别是收了洪承畴的一百万两银子之后。孔有德归附黄台吉的消息被淡化得成为孔有德仅率一两百残兵败将逃入了后金国境,而运筹帷幄之中的洪总督基于“穷寇莫追”的道理,只追到边境线上就采取驻守观望的态度云云。
更让崇祯喜悦的是,洪承畴这位蓟辽总督的战功显赫,甚至有些夸张。他率领一万明军,将三万孔有德叛军打得只有一二百人。孔贼差点就要跳海自杀了……
当然,在温大人的授意之下,洪承畴关于孔有德之事的奏折的开头和结尾都再三强调,这一切的“丰功伟绩”的创立都是因为大明朝的国运昌隆和皇帝陛下的英明神武所致!
崇祯皇帝接到这样的奏报,内心所引起的直接反应当然也是只喜不忧的。他很快就遗忘了“孔有德”这个在奏折中看起来毫无分量,微不足道的名字。而对“洪承畴”这个名字则是看得喜逐颜开,连连下旨褒奖,并且赞不绝口地对身边的大太监王承恩道:
“有了洪承畴这样的能臣给朕办事,还怕什么建奴?哼哼,建部跳梁--那奴酋洪太不就是个跳梁小丑么?”
做皇帝的既然这么说,他身边的一干奴才当然就更乐得如此的逢迎以博他的欢心了。于是,刻意淡化孔有德的叛逃,强调洪承畴的功勋成了满朝大臣的共同声音--尤其是在温体仁巧妙的暗中运作之下,崇祯皇帝的耳中全是一片歌功颂德的声音,听得他实在是“龙颜大悦”!
可不是么,皇上心情好,决定要重重地犒赏洪承畴,故而今日一下朝便将温体仁叫到了乾清宫议事。
乾清宫中温体仁吹捧了一阵“皇上英明”一类的功德之后,便等待着皇帝发话。
崇祯脸色微微有些潮红,最近温体仁当首辅以来,似乎国事有了很大的起色呢--流贼好像消失匿迹了,建奴也没有折腾,个把个叛将潜逃沈阳那也只是小事而已。
眼下蓟辽总督洪承畴战功如此显赫,想必要不了多久,辽东就可以平定了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