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及五更时分,天色稍亮,关羽将兵马埋伏于城外,命那些投降的江东军官到城下叫门。
那些江东军官,领命而行,即到城下喊起开门,门吏认得是江东之兵,当即无疑,开了城门。
哪知城外的江东军官一声喊起,就城门里放起号火,号火一起,大局已定。
关羽虎目一凝,大喝一声,首当其冲,率荆州大军直冲入柴桑城去。
城内守军措手不及,待其整合起来时,荆州大军已杀入城中,柴桑守将,见大势已去,率众投诚。
于是,在诸葛亮的计策之下,荆州大军兵不血刃,一夜之间暗渡长江,袭击夺取了柴桑。
关羽治军严明,为安抚柴桑军兵,当日便传令军中,军令如此,‘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无一例外,定按军法处置!’
关羽军令下落,柴桑百姓听得顿时安定下来,关羽又让柴桑原任官吏,并依旧职。
柴桑官吏大喜,亦无反抗之举,一日柴桑大雨,关羽正引数骑察看四门。
忽见一人取民间斗笠以盖铠甲避雨,关羽见毕,厉声大喝,命令左右执下问之。
那人恍然想起关羽军令,急忙告之乃解良同乡,求关羽看在同乡且是无意的份上,饶其一罪。
众人亦见那人所取之物,并非贵重,皆来劝说,关羽面色冷寒,一副大公无私的姿态,厉声喝道。
“休得再言!此人虽是我同乡,但我号令已出,此人明知故犯,当按军法处置!!何况军法之前,人人平等,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今日纵使是我犯了军法,亦罪该当斩!!!”
关羽同乡之人,听罢如入万丈冰渊,浑身冰凉,急跪地哭泣求饶道:“将军饶命呐!小人恐雨湿铠甲,故取遮盖,非为私用,乞将军念同乡之情!”
关羽捋了捋胡须,眯着虎目,冷然喝道:“我固知你为覆铠甲,但军令如山,你何不见诸军铠甲皆湿,唯独你一人犯法!!!”
关羽喝毕,遂叱左右推下斩之,随后枭首传示毕,却又收其尸首,泣而葬之。
自是三军震肃,无人不钦佩关羽,关羽深得军心,名望大涨,连带着刘备在众荆州兵士心中的地位,亦提高不少。
次日,刘备聚一众文武于衙内大堂议事,刘备得了柴桑,在豫章已有根据之地,进可攻,退可守。
只见刘备脸色肃然,与堂下众文武问道:“今柴桑已得,取豫章可谓是水到渠成,但豫章郡守陆逊此时大多已知我荆州出兵江东,必在南昌城大聚豫章兵马,以挡我军,要得豫章,必要先败陆逊方可,不知诸位可有破敌之策?””
刘备话音刚落,忽一人出席谏道:“某不才,不须张弓只箭,但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可说得那陆逊来降!!!”
刘备听言大喜,定眼一望,乃孙乾也,孙乾可是刘备手下老人了,曾数次用三寸不烂之舌化解刘备危难,因而刘备对其颇为倚重。
刘备急向孙乾问道:“公祐有何良策,可使那陆逊归降?”
孙乾淡然一笑,胸有成竹而道:“昔日,袁术与陆康不和,唆使孙策攻打庐江,陆康为庐江太守,强撑病躯守城,为孙策所破,并于一月后病死!”
“陆康乃陆逊之祖,若非孙策攻打甚急,陆康绝不会死得如此之早,因而,陆逊与江东孙氏有大仇,且昔日孙策攻伐江东之时,对江东豪族手段颇为粗暴,其中便杀了不少陆氏族人!”
刘备见孙乾说得信誓旦旦,虽心中还略有疑惑,但还是打算试一试,若是陆逊果真能降,则再好不过!
刘备当下大赞孙乾一番,便欲要下令,这时尹籍听言,急出席而道:“主公且慢!此一时彼一时,昔日害死其祖父者,乃孙策也,今主政江东之人乃孙权也,孙权掌控江东后,对江东各大族实怀柔政策,各大族心服,今陆逊为豫章太守,乃是深得孙权重用,如此怎会投降荆州!”
说来,尹籍本为刘表属官,因不受刘表重视,加之被刘备‘王八之气’感染,便投入了其麾下,尹籍学识渊博,懂律法,更有辩才,现为刘备麾下主簿。
刘备听言,眉头一皱,略有不喜之色,孙乾更是眯着双眸,脸色阴沉喝道:“尹机伯,你此言可否暗讽某无能,说不得那陆逊来降!!?”
尹籍微微一愣,见孙乾投来的眼色,颇有敌意,连忙拱手禀道:“公祐息怒,公祐大才,胜籍数倍,但因此事确不是这般容易!”
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