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多年前和叶倩在缸中会谈的那个下午,宋华阳思考了很多问题,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如果酿造酱油的缸里没有微生物群落,那么酱油会越发酵越好吃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会好吃。
那样的酱油甚至只会变成一缸臭水。
但是如果缸里的微生物群落很多,多到缸里的酱油都无法正常发酵,那么最后酿造出来的东西会好吃吗?答案也是肯定的不会好吃。
所以需要平衡。
好和坏,阴和阳,都需要平衡。在六滋经营的晚期,也就是2000年以后的那两年,宋华阳发现六滋集团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六滋所有的人,都只听宋华阳一个人的安排。当然,宋华阳不可能给所有人下达命令,或者发出指示,但是和他接触的那些中高层几乎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几乎全都唯他的命令是从,特别是黄五仁和沈林他们,他们几乎成了宋华阳的翻版。
这种看似好事的绝对服从,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
就像酱油缸里的微生物群落一样,你需要一些东西来改造一种单一的东西。
宋华阳所说的就是公司里正常范围内的争论、吵闹,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对抗。
这是激发灵感,激发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宋华阳还记得,在不久后的企业管理中,一种名叫“头脑风暴”的思维方法被广泛使用,而且卓有成效。
企业要面对的是大众,一个人的想法很难完全明白大众的想法,也很难周全的考虑大众的需求。所以,当一个产品要面对大众的选择的时候,那么你在设计之初,就应该集合大家的想法,把太个性化的东西摒弃掉,把具有共性的东西留下来。
一个产品只有被广大的消费者所喜爱,它才可能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产品。当然了,产品要跨越地区,进入另外一个市场,那就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良。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当企业管理者都不去思考的时候,这个企业也就失去了活力,不再具有创造力。
事实上,在大地震之前的那一段时间,宋华阳就反复的思考这个问题,并且企图寻找突破口去解决这个问题。
但他发现那个时候已经很难解决了。
为什么?因为公司里的人际关系太过紧密而且单一。
这里说的紧密,当然就是大家的关系都很好。
高层圈子里,一大半是宋华阳培养起来,就连比较偏的产业,比如省城的婚纱影楼以及六滋商学院的主要管理人员,都是宋华阳亲自安排的心腹人员,这并不是好事。
那些人虽然都忠心于宋华阳,但也就是因为这种过度的忠心,让宋华阳感到焦虑。
在宋华阳看来,这种全部集中于一个人的团队结构模式就是单一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危险的地方就在于,一旦那个被众人给予重望的人倒下了,那么企业其他的人就全部倒下了。
简单的说,一个人可以撑起一棵大树,但那很危险,一旦撑起大树的人倒下了,那么整棵树就没有了。
坐在家里的阳台上的时候,宋华阳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当他决定把私人的,以及属于公司的几百亿资产都发给员工作为遣散费的时候,公司没有人出来阻止他?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那样做是对的,他也是真心想要那样去做,但同时,他也真心的希望有人出来阻止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