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第一批赶赴东莱观瞻的官员启行,经黄河水道直入渤海,沿海路直至黄县港。官船是东莱船厂的客船,载客二百余众,船身非常平稳,大部分官员首次在海中航行,虽然海浪颠簸引起部分人不适,但大都站在甲板上,兴致勃勃地欣赏天水一色的美景。
三艘海船共六百余众,共有上百名朝堂重臣和地方大吏,都是千石以上官员,可以说是官星璀璨。将近黄县港口,中山太守官宁站在船头,使劲揉着眼睛,问:“这是黄县?”
同船的官员问他:“官大人,怎么啦?”
官宁又问道:“是东莱黄县码头?”
水手在旁答道:“正是。”
官宁感觉难以置信,道:“这怎么可能?我上任前还来过一次。”
官宁是郑玄的弟子,德才闻名天下,此时并无平昔的稳重,随船同来的官员善意地大笑。船长姜四宝是东莱人,参与过东莱开发,经历过其中过程,自豪地说道:“这是神迹,是齐侯一手创造出来的。”
闻听官宁的置疑,以前到过东莱的官员皆心生感慨。四年前黄县码头还是不堪入目,三年前开始兴修扩建,两年前建成许多房屋,可是只有框架,船只、商人、货物皆少,只是两年时间,恍若春风吹拂的小草,显得活力无限。昔日只有百余人的小码头,如今船来船往,光是大船就有上百艘之多。货运吞吐量大增,虽然用了大量补充来的流民,但是港口依然缺少不少人手。
码头还是以前地址,只不过扩建了数十倍,码头停泊着无数船只,大批劳力正在装卸货物。节奏显得十分紧张,百姓显得十分繁忙,但是个个喜气洋洋,目光里充满了希望。
国渊是东莱开发的功臣,水利工程规划、农业育种推广等大多出自他的手中,此次随船同来,眼中也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国渊起初猜想,黄县码头发展数年,应该与渤海码头规模相仿,但如今这个码头,比渤海码头至少大四倍。
国渊目的与众官不同,众官来东莱为了参观学习,国渊是为了种子基地。国渊担任大司农之职,汉朝大司农主管全国的赋税钱财,是汉朝的中央政府财政部,凡国家财政开支,军国用度,诸如田租,口赋,盐铁,均输漕运,货币管理等都由大司农管理。姜述将大司农权力职责做了改动,让大司农专管合境农业、屯田、农机、农肥、水利、田税等涉农事务,类似现代大农业部概念。将财政开支、军政用度、税收、专营、货币、漕运等权力收到丞相府,由庞统专门负责此事。
国渊如今掌管六州农桑,身上担子更重,所幸在东莱、青州任职期间带出一批官吏,如今已经成长为干材,为国渊分担了不少事务。农业生产重点是土水种肥,新下三州水利灌溉条件不好,国渊让属官研究建设水利设施的规划方案。三州平均气温又低,农田产量不高,田渊此次来东莱,重点观察种子培育基地的新品种,顺便挑选人才赴三州建立种子基地,培育耐低温、抗旱性强的品种。
因为纺织工业的发展,拉动棉花、蚕丝的价格不断上涨,东莱百姓数年前自发种植棉花、桑麻,目前种植区域越来越大,扩展到青州、冀州许多郡县。国渊对棉花种苗十分重视,成立一个小班子专门负责此事,此时已经取得一些成绩。棉花比平常农作物抗旱,耐低温,国渊将棉花种苗作为此次考察重点。
随着棉花种植与织机的推广,北方三州许多地区都会受益,部分旱田为主的郡县将变为棉花主产地,这将影响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