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和高涵是许延松的左膀右臂,一直以来深得许延松的信任。
每次在许延松与市里其他领导处在政治斗争的关键时刻,市纪委都能恰到好处地帮许延松找到对手的弱点并加以充分打击,这个方法在许延松执政东江的十来年里,屡试不爽。
高涵则是许延松一手提拔起来的财政大臣,任何人都叫不动高涵,除了许延松,如果说财政局是许家的金库,恐怕也不算有多夸张。
除此之外,赵庆堂就算是许延松的师父了。
许延松制定的许多地方政策,都是通过赵庆堂的律师团队来草拟的。
王鹏来东江这些日子,已经充分认识到,除了尽快打破东江现在的平衡,建立新的秩序,否则就不可能在东江有任何作为。
他曾想过直接用家具厂改制这件事作为突破口,打破东江围绕在许延松周围的利益平衡,但是赵庆堂堂而皇之拿出来的资料、姜朝平与他自己合起来的五大疑问,以及邵凌云的忌惮和陈子风的举步维艰,都让他意识到家具厂是一个抱成大团的圈套,短时间内不可能解套。
同时,由于他目前在市委类似于孤家寡人的地位,也不可能打破坚冰,看清楚水底下真正潜藏的东西。
“老人家”过去倡导的从农村包围城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延伸为一种由外至内的突破,王鹏觉得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这样一种短效进攻,以最快的度斩落许延松的一条胳膊,在许延松自乱阵脚的时候,加分化许延松在常委中的同盟。
不过,王鹏毕竟不是心狠手辣的人,在做这件事之前,他还是想近距离地观察一下高涵,亲自来判断一下这个人是不是真的非要斩落他。
高涵如果知道王鹏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他必定会深深痛悔自己与王鹏第一次见面所表现出来的狂傲。
丰凯不愧是张冬海手下的强将,很快就在财政局找到了突破口,由一名高涵提拔的科长身上现了高涵受贿的证据。
丰凯来找王鹏的时候,王鹏正在参加常委扩大会议,议题就是财政局那份被王鹏压下的报告,因而高涵也列席了此次会议。
潘广年一宣布开会,并指出此次讨论的事项,许延松就迫不及待地抢过话筒说了起来。
“今天这个会是我向潘书记提议开的!”许延松狠狠地瞪了王鹏一眼后继续说,“我为什么要提议开这个会?那是因为我们个别领导同志恃才傲物,站在过去的成绩上沾沾自喜,一人独大,不体会基层工作同志的工作压力!不但自己整天不知道忙些什么,也不理会下面打上来的报告。我就不要说自己的批示是不是被人无视了,我也不是这么小气的人,关键是下面的同志在火里,我们这位领导干部却是在水里,报告到了他那里就像是泥牛入海没了声音!”
在座的常委只看许延松的态度,以及今天参会的人员,就已经大体明了这会是冲着谁来的。
除了潘广年与龙耀扬,大部分的人都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就等着看王鹏怎么落台了。
许延松长篇大论后,才让高涵向常委们并报一下报告内容,接着就指名要王鹏表意见。
王鹏一脸的平静,仿佛许延松先前说了那么多,都与他无关似的。
他环视了众人一眼后说:“我先检讨,财政局的报告由许市长批示后转到我这里,我一直没有给财政局具体的答复,是我工作的失职,愿意接受组织批评。”
许延松说那么多,没有指名道姓,虽然谁都知道是说王鹏,但这就是领导艺术,很多时候批评不需要指明,却足以让你难受,目的就是要逼得你无路可退,接受敲打。
不过,一般情况下,明知领导对自己有意见,既然这种批评是不点名的,大多数人就算心知肚明,也不会在会上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除非大家有这个要求,或是这个人自己服软了。
常委们都很好奇,王鹏这时候主动承认错误,是不是真的要向许延松服软?
尤其是潘广年,对王鹏这个举动大感吃惊之余,心里升起浓浓的失望。
王鹏到东江已经一个多月了,除了最初去了一趟家具厂,找了几位分管局的干部谈话,下去做了几回调研,接下来就把精力投在了东江的文化建设上,大会小会开了不少,但丝毫看不出他对东江的工业格局有什么具体的打算。
潘广年看着施施然坐在那里坦承失职的王鹏,不知道他接下去还要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