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迅速拉近,原本看上去很小的航母变得越来越大。
“河北”号是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航母,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母,采用了与“辽宁”号类似的跃飞甲板,只是在斜角甲板前端安装了两部蒸汽弹射器,从而具备搭载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能力。
只是现在,航母的飞行甲板已经清空。
因为无法把所有舰载机装进机库,所以在此之前,已经有一部分舰载机在加油机的支持下返回国内。
图像来自一架搜救直升机上的高分辨率摄像头。
在航母巨大的飞行甲板上,前后架设了两座发射架,各固定着一具圆筒状的发射筒,在那里面装着反卫星导弹。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就在谋求反卫星与反导弹能力,积极建立以国家为基础的反导拦截系统。只是受技术限制,在很多方面还无法跟美国媲美。比如在海基反导系统上,因为没能在小型化技术上取得关键突破,以及高比冲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进展不顺,中国海军没能获得反导导弹。
这两枚导弹,全都来自空军,而不是二炮。
在国家反导系统领域,起主导作用的是二炮。关键就是,二炮掌握着所有中远程弹道导弹,而在发展反卫星与外层反导导弹的时候,弹道导弹是较为理想的运载工具,能够减少很多科研投入。只是最近十年,空军加强了在反导与反卫星领域的投入,主导了战术与战区级别的反导系统建设工作。
这两枚导弹,其实是空军研制的战区反导导弹。
因为其最大理论射高超过四百千米,所以具备了一定的反卫星能力,能够用来拦截近地轨道上的卫星。
使用空军的反导导弹拦截卫星,只是这种导弹更加小巧。
要知道,二炮的反卫星导弹的发射质量都在五十吨以上,而且无法分解之后由运输机进行空投。
即便如此,这两枚导弹的发射质量也超过了二十吨,算上发射筒,接近三十吨。
显然,如此巨大的导弹,根本无法装上驱逐舰等大型战舰。即便摆在航母上,都显得有点突兀。
扫了眼显示在屏幕上方横条里的倒计时,唐旭宸掏出手机看了一眼。
还有不到一分钟,导弹就将发射升空,田皓桐却迟迟没有打来电话,表明国土安全局没有破译那份文件。
怎么办?
唐旭宸看了眼薛震远,很想上去告诉元首,现在取消拦截行动还来得及。
问题是,怎么说服薛震远?
开始的谈话,已经让唐旭宸认识到,薛震远怀疑此次事件跟日本当局有关,即便日本当局没有直接参与,也有间接关系,比如日本情报机构在获取了消息之后,却没有向中国当局通报,容忍了发生在国境内的恐怖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容忍就是助纣为虐,与直接发动恐怖袭击没有区别。
不仅仅是薛震远,还有军方的高级将领,以及政府的高级官员。
那枚核弹头就像是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它落下的时候,将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中国人遭受荼毒。不管是薛震远、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承受本土遭到核打击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放弃拦截行动,就是拿成千上万的国民去冒险。
谁敢冒险?
显然,唐旭宸都办不到。
当倒计时归零的时候,屏幕上出现了一片耀眼的光芒,镜头随即拉远。
第一枚导弹发射升空,被发射筒内的高温燃气从发射筒里推出来之后,在上升了大约一百米之后,火箭发动机才点火。紧接着,导弹就以极快的加速度爬升,留下的只是明亮刺眼的尾焰。
唐旭宸咬了咬牙,握着手机走出了通信指挥中心。
此时,国土安全局总部。
“还要多久?”田皓桐也很焦急,因为唐旭宸说的十分钟已经过去了。
“快了。”
“快了是多久?”
“快了,别催!”宫浩宁头也没回,在计算机键盘上迅速操作着。
田皓桐走了过去,他已经看到了显示在屏幕上的数据,破译工作已经做到最后一步,准确说是密码已经解开,只是显示的仍然是乱码,由宫浩宁与罗琳琳编写的破译程序正在对文件做还原处理。
“有了!这是什么东西?”
看到刷新出来的图像,田皓桐也是一愣,随即就拿起了电话话筒,拨同了军情局总部的电话。
文件是一套结构图!
“这是核弹头的设计图纸!”罗琳琳走了过来,“显然,那枚核弹头是在新加坡设计与制造出来的。”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