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顾问诺亚带着克里斯蒂安、卡特等几位情报安全机构的负责人到来时,罗迪克正在通电话。
诺亚很识趣,主动招呼克里斯蒂安等人入座。
大概在跟某个重要人物通电话,罗迪克朝克里斯蒂安他们点了点头,走到窗户旁,还压低了嗓音。
虽然事件紧急,但是克里斯蒂安都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
与前任科波菲尔相比,罗迪克截然不同,而且这也是他能够在大选中获得更多支持的关键原因。三年前,当选总统的时候,罗迪克年仅四十四岁,是肯尼迪之后,美国最年轻的总统。三年来,罗迪克不但展示出了旺盛精力,还表现出了领袖的才华,被几乎所有主流媒体评价为二十一世纪以来最有才能的总统。他的努力激发了美国公民的斗志,为美国走出困境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只是普通平民,即便像克里斯蒂安这种身居高位的人,对罗迪克的评价也很高。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这个举步维艰的困难时期,罗迪克的人格魅力成为了一面引领美国的旗帜!
其实,罗迪克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还与他的妻子,也就是第一夫人有关。
在公民眼里,罗迪克就是第二个肯尼迪,一个充满能量,用行动改变美国、改变整个世界的为人。
对克里斯蒂安等人来说,对罗迪克的敬畏胜于敬佩。
在过去三年里,除了国务卿与几个身份关键的部长,罗迪克几乎撤换了所有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克里斯蒂安就是在他上任之后出任联邦调查局局长,而前任局长,准确说是科波菲尔任命的代理局长,只是因为在一次例行的安全会议上,没有准备好工作报告,就被罗迪克拿走了饭碗。
在克里斯蒂安眼里,罗迪克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不但对手下要求严格,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就职三年,他每天五点三十分起床,在白宫的工作人员上班之前,就开始处理当天的政务。如果需要,他会在七点三十分召开第一次政府工作会议,让昨晚安排的部门负责人做报告。即便在感恩节、复活节、国庆节这些主要节日,他也会坚持工作,很少像以往的总统那样,去戴维营或者别的山庄度假。只有在其他国家的首脑来访时,他才会前往那些专门为总统准备的度假胜地。即便在外出访问期间,他也会不定时的给国务卿或者其他部长打电话,询问政府工作情况。
显然,仅仅用“工作狂”,根本无法形容罗迪克。
挂断电话,罗迪克走了过来。
诺亚迎了上去,在他耳边低语了一番,把刚刚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以免他在询问情况的时候不清楚重点。
当然,一句话就足够了。
可以说,没人会怀疑罗迪克的智商。
二十多年前,还在普林斯顿大学念书的时候,罗迪克的智商就高达一百五十,跟爱因斯坦相同。
事实是,他是自肯尼迪之后,对顾问依赖度最低的总统。
在美国,有两个“内阁”。一个是以国务卿为首,包含国防部长、财政部长与司法部长等主要联邦机构负责人在内的大内阁,另外一个是以白宫首席幕僚为首,包括国家安全顾问与情报顾问在内的小内阁。这两个内阁的地位,主要由总统决定,准确说是看总统有没有足够的统帅力。
如果拿二十一世纪的总统来看,罗迪克是一个极端,而发动反恐战争的布什是另外一个极端。
在布什当政起间,起到主导作用的不是大内阁,而是小内阁。可以说,从反恐战争到大选,几乎所有政策来自小内阁,国务院几乎被架空,上到国务卿、下到机构负责人,在总统面前根本没有发言权。
在罗迪克政府里,则完全相反。
虽然诺亚是罗迪克的好友,数十年来一直担任他的幕僚长,罗迪克能够当选总统,诺亚功不可没。罗迪克也给了诺亚相应的回报,即让他担任国家安全顾问,而且没有设白宫幕僚长,也就由他兼任幕僚长。可是在具体的行政事务上,特别是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罗迪克一向很有主见,即便会听取诺亚等幕僚的意见,也不会被他们左右,更不会盲目的采取某个幕僚的建议或意见。对罗迪克来说,幕僚就是幕僚,只是提供建议与意见,并不参与具体政策的制订工作,也没有决策权。当然,罗迪克也不会允许幕僚干预政策的制订工作,即便是诺亚也不例外。
“让你们久等了。”罗迪克走了过来,再次朝克里斯蒂安等几位情报安全机构的负责人点了点头。“大体情况,我已经知道了。国家安全局截获了一条关键情报,有人在华盛顿特区使用了一张受到监控的信用卡,而且与五年前的那次恐怖袭击有关。谁可以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克里斯蒂安干咳了一声,朝卡特看了过去。
情报来自国家安全局,虽然在等待的时候,卡特向克里斯蒂安等人说明了情况,但是得由他首先向总统汇报,然后才轮到克里斯蒂安等人做详细解释,比如对这条情报的价值做出客观分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