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爱王行义,但也知道李玉华在追求王行义,又是在清华大学读书。即使沒有同班,但星期六、星期日可以去找嘛!而清华大学中的大美人也一定很多,李玉华为了得到王行义,必然会拼死追求,与情敌在情场拼死争夺。她应该识趣,退出这个情场……大学毕业,工作后再找对象也不晚……
……
王秋平也非常爱王行义。但自从正月初一同学聚会后,便决定退出这个本来就不会有成功希望的情场。决定工作后找对象……
……
郁香英知道与王行义结合一点也没有希望了,她的容貌不要说比不上李玉华,即连王秋平也胜过她,别再痴心妄想了。明知谋划不会成功的事却要去强求,那是愚蠢至极的女孩子。应该要立即抛弃在心中多年的爱,才不会烦恼受气……
她与文敏、王秋平这三个人中,她比较內向,但却非常刚毅、果断,心中想到这里,立即排除以前不该存在的这个少女秘密。她决定要彻底排除,不留余迹,把王行义的影子从脑子里逼出去,然后等待大学毕业,工作后再去想这终身大事……
既然她这么想,当然就不会写信给王行义。但王行义也沒有给她写信,这使她感到很高兴。因为她很害怕王行义的来信,这来信也许告诉她恋爱的情况,和安慰她的花言巧语,使她心中不能平静下来,心潮澎湃。自己放弃情场竞争比被所爱的人所抛弃当然好得多,一个方面说明自己有先见之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把爱情奉献给别人,让心上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何等的高尚!何等的胸怀!更免得将来自讨没趣……
……
为什么文敏、郁香英、王秋平对爱情的认识和见识有相同的一部分?一个方面可以推敲那文敏、郁香英、王秋平从小就与王行义一起读书,随着年龄的长大,从童年的好奇,想到要与王行义结为夫妇,这个好奇也就发展到爱。但她们只想读书,这个爱那是非常次要的,王行义即使去别的学校读书,也不会给她们带来悲伤的心绪,后来知道了爱情的一些道理,但这道理毕竟是很幼稚的,不会在心里生根发芽。初中到高中阶段,学校禁止谈恋爱,这个爱也淡了许多,大家都竭力读书,拼死学习,生怕考不上大学,没有心思去想这件事。当她们考上大学,又与王行义分手了,各奔自己读的学校,这个初恋也就渐渐淡了。另一个方面,她们才貌都比不上李玉华,而李玉华已爱上王行义,她们认为没有办法和条件去争王行义。因为李玉华在清华大学与王行义同一个班读书,条件良好,与王行义有四年相处,王行义即使没有爱上李玉华,但也日久生情,因情生爱,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何况她们听了李玉华的话,告诉了班中情况,说明自己的危险性。李玉华尚且认为自己的爱存在着危险性,那么,文敏、郁香英、王秋平还有什么希望呢?
丁杏花、吕秋花只认为自己比不上李玉华的才貌,又条件悬殊,这件事不会成功的,所以,也情愿退出情场角逐。更何况她们与王行义的认识,只仅仅在各科竞赛之时,相见只有两次,另一次是去王行义家。这个印象宛如浮光掠影,这个爱情非常薄弱,薄得如纸。她们想退出这个情场连一滴泪水也沒有流出来,更不用说什么牵肠挂肚呀!冥思苦想呀……
……
王行义也对爱情之事不甚了了,方玉柳曾说他不善处理爱情之事,一点没错。王行义只想读书,将来自己去开创一番事业,对爱情方面看得很淡。他认为如果爱上某个女学生,而那个女学生也爱上他,那就好了,这叫相爱。若然那个女学生不爱他,也就算了,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事!他听人们说妈妈当时没有爱上爸爸,以致与爸爸结合后,总是怏怏不乐。可是他见妈妈对爸爸也很好,没有什么怏怏不乐的流露。妈妈起早摸黑地辛勤劳动,维持家庭生活,而爸爸一向偷懒,惹得妈妈有时不高兴。他见爸爸这么偷懒,不肯帮妈妈分挑一些担子,减轻妈妈负荷,心中不免对爸爸的做法不高兴。但不高兴归不高兴,作为儿女不能指责父母的不是。他认为这是妈妈见爸爸的偷懒不高兴,如果爸爸能像妈妈那样勤劳,妈妈会不高兴吗?这种事跟爱情毫无关系,若然他喜欢上这个女学生,谁知道这个女学生偷懒不偷懒!
他在AA中学读书时,有文敏、郁香英、王秋平爱上他,在别个中学,又有李玉华、吕秋花、丁杏花爱上他,他那时都沒有爱上谁。他认为自己考不上大学,谁也不会爱上他,这几个女学生目前爱上他,是认为他读书比较好,他即使与这六个女学生中的随便一个相爱,并且山盟海誓,但今日信誓旦旦,将来考不上大学,也是情随事迁。正因为他这么想,所以,他不肯当面婉言拒绝,他认为目前就让她们爱吧!以后再说……
他也不知自己能不能考上大学,学习成绩达到什么程度?又认为如果考不上大学,那也是没有办法的。这般努力,这般成绩考不上大学,那还有什么办法呢?谁知他参加高考时,看每一科考卷原来这么容易做,他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好像胸有成竹,一口气把考卷做完了,他仔细检查一遍,认为决不会做错,就把考卷倒翻过来,在想下一科要出什么样的题,会不会做……而监考老师向他投来惊讶的目光。这个目光是认为他不会做,还是已经做完了考卷?他向监考老师笑笑,没有吱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