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了甩手,正要反驳几句,突然看到前方有个专卖瓷器的摊点,立即说道,“走,去看看!”
这个摊点不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些瓶瓶罐罐盘盘碗碗,一部分是一些碎瓷片。林娉婷一走到摊前,就被一只青花笔筒给吸引住了。
这件笔筒保存完整,青花人物,画的是“松下问童子”,画工倒也不错。唐易集中精神看了一下,发现上面出现了一片若有若无的寡淡的红色光影,而后拿起笔筒,翻看了下底足,是四字楷书款:同治年制。
无论从釉面,画工,底款,唐易都看不出有什么问题,而且宝光虽然寡淡,也毕竟出现了。除去漆杯隐含的未知物件,这算是他们逛了半天碰上的唯一一件老东西。虽然是清末的东西,但是总算是件真品。
“不对啊,当时在阁宝多,店里也有清末的东西,怎么看不出光影?”此时,唐易突然想到,“难道,是因为不断吸收宝光,对光更敏感了?只要稍具价值,就能看到宝光?”
唐易还在想着,毛逐却已经把笔筒拿过来了,反复看了一下说道:“民窑的东西。”
“颜色清丽,挺漂亮的。”林娉婷也上手看了一下。
看林娉婷表态了,毛逐又拿过笔筒问摊主道:“这笔筒多少钱啊?”
“老板,看您你也是懂行的人,我给你说,这可是个好东西。虽然是民窑,但同治年间比较特殊,官窑器除了慈禧太后专用的‘体和殿制’,都很一般,民窑中的精品反而要更好。再说了,这个市场里根本也见不到官窑,像这样的民窑精品也不多见了。”摊主是个精明的小伙子,“刚才有人出8000,我没卖,货卖与识家,你想要,7800给你了!”
“谁说没有官窑,你这堆碎瓷片里肯定有!”唐易冷不伶仃插了一句。
“您真会开玩笑,残片和完整器能一样吗?不要说残片了,您看,这小盘我看也是清三代的东西,结果圈足残了,就没人要了,您要是买了笔筒,我搭你这个小盘!”摊主说着,从摊上拿起了一只直径只有十几厘米的小盘子。
毛逐仍旧在看那只笔筒,并没有着急还价。而唐易则接过小盘看了起来。
小盘为白色,盘内纹饰为两条釉里红的游鱼,十分活灵活现。翻看圈足,果然是残了,圈足上至少有五六处缺口,虽然最大的也只有米粒大小,但毕竟很明显,算是个残器了。
盘底圈足中,有两个隶书字体,颜色和盘中游鱼一样,为红色:蜗寄。这倒像是对两条游鱼的注解。
唐易本来也没把这小盘当回事儿,不料,集中精神之时,一层淡红色的宝光赫然出现,而且厚度远远超过了东汉越窑瓷壶上的宝光!
唐易心里大吃一惊,“这个小盘就算是个完整器,从下面的款也能看出,应该是民窑的东西,而且就像摊主所说,这应该是清三代的东西,一件清朝的民窑小盘,即便是精品,难道市场价值还能超过东汉越窑的瓷壶?”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