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之无益,还是不要告诉孙先生,此事你知我知就好。”
得林延潮吩咐,陈济川称是一声。
林延潮看了一会窗外的春雨,回过身道:“河道衙门以及布政司,按察司的人,今日去哪些地方?”
“今日去了睢州,宁陵县。”
林延潮道:“他们此来负责河工勘验,权柄所在,告知地方官员一路之上决计不可怠慢了。最重要是他们离境之时,馈赠之礼要用心,明面上不可让人一眼看出太奢,但内里一定要名贵,从官员到差人都要打点,绝不可疏忽了一人。这件事你要亲自去办,绝不可假手于人。”
陈济川道:“小人已有主张,老爷治下虽没有名贵土产,但如苦露酒等名酒还有一些,我们可以赠一坛苦露酒,然后再附上酒具。有官身的就赠黄金打造的酒爵,至于下吏就赠银制酒爵。”
林延潮道:“这个办法好,但酒器考工一定要精细,不要让人一眼就看出来我们是送金送银的,如此就落了俗气。”
陈济川道:“这点小人明白,小人早已请了开封府老张记的匠人来府里打造。这老张记在省城里极是有名,连周王府上的制器都是由他们打造,应该会令验收的藩臬,河道官员喜欢。”
林延潮点点头道:“还是你办事妥当,倒是我多此一问了。”
陈济川笑着道:“这么多年老爷手把手的教,小人再愚钝也学会一二。其实凭着老爷与龚藩台,杨臬台的交情,藩臬衙门里不敢在勘验之事上为难府台,而河道衙门,又是潘大人主事,下面的人更不敢欺瞒。”
“就算有人有心挑刺,以老爷的政绩,在百姓,官员也是有口皆碑的。”
林延潮道:“你说的我明白,但我也不过是按着循例就是了。”
说起陋规,林延潮印象最深的就是曾国藩的一件事。
曾国藩打完太平天国,向朝廷要求报销军费,要花钱打点户部,这陋规称为'部费'。
按道理要四十万两银子,曾国藩觉得太多,于是派人讨价还价到八万两银子。
后来咸丰念在曾国藩劳苦功高,于是下令户部免于审计,也就是曾国藩报多少户部就要批多少。
这部费按道理来说,曾国藩就可以不用缴了。可曾国藩仍是照规矩将八万两的陋规给户部奉上。
论曾国藩为官那绝对可称上清廉二字,但仍'照规矩办事',由此可知官场上规矩力量多大。
想到这里林延潮对陈济川道:“对了,你知会户房,这笔支出不要走府上的公帐,划入河工署的支出就好了,说来还是赵家帮了大忙,银子用到现在还有结余。”
“回头吩咐刑房,将赵家的案子结了,都放回家里去吧。”
这赵家的事,也算是规矩之内。
近几十年朝廷对于士大夫日渐宽容。
按近来惯例,朝廷官员内外考察不合格者,被众论攻讦,不得不主动辞官,如此罪名不大的官员,朝廷都会准以致仕已归。
这与唐宋不同,唐宋时致仕是官员的荣耀,到了明朝,致仕却成了贬义词。
若你去恭贺一名朝廷大员致仕,对方绝对不会搭理你,拂袖而且,而其家人还会当面怼你,你才致仕,全家都是致仕。
所以官员没有犯错正常退休,天子会赐原官致仕,那待遇是给全俸的。
其余致仕都是半俸,甚至不给俸,当然对于众官员来说不是差那几个钱,主要是个政治待遇的问题。
比原官致仕更高一等,天子会给归乡驰驿,这就是恩遇。
所以对于官员而言,致仕是就一等处罚了,对于赵家这样挑衅林延潮的,官场默认的罢官免职就已是到头了,就算你上疏指着皇帝鼻子骂一顿,也不会比这更差了。
若再穷追猛打下去,比如害了人家性命,那就是坏了规矩。
如林延潮对付赵家的事,罢官下狱,官场上不会说什么,但若对赵家赶尽杀绝,那么就是坏规矩。
坏了规矩,就是官员们就算明面上不说,但下意识的也会排斥这个人。
陈济川闻言也是松了一口气,赵家案子拖了小半年,终于也是有了了解的时候。他也担心若林延潮下手太狠,也影响了他的官声。
这时候陈济川开口道:“老爷,这赵家的事一了,河工勘验后,就是进京朝觐考察了。只要河道衙门,布政司,按察司的勘验奏章一上,那么老爷就要在天下州府官员面前出尽风头了,到时小人也跟着沾光。”
林延潮听了笑了笑道:“你也学会拍老爷我的马屁。”
陈济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