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迁都
仁多保忠压力山大是必然的,因为他眼下只有手里的两万正军,部族战士都散布在附近的关隘和城寨。他要召集过来自然也可以,可是他们注定是不会有援兵的。
这时候跟气势正盛的宋军拼命,他怎么会舍得?
这怕是直接遂了梁太后和嵬名阿吴的愿,借西南部族抵御宋军,借宋军之手削弱西南部族的实力。
这简直是一石二鸟。
仁多保忠在折可适大军逼近之后立刻就下令撤退,双方仅仅只是对射了两波,连人都没死一个。
他看似狼狈实则有序的退走,折可适则从容拿下韦州,并扫荡周围五十里,有了河西马,骑兵战力直接上升一个台阶。
章楶率大军在后,不过他去的方向是盐州。
他所部马步兵两万余人,一路浩浩荡荡,沿途党项牧民无不望风而逃,等他们赶到盐州盐城县时,城内的西夏守军早就弃城而去。
章楶竟然不费吹灰之力,轻松就完成了战略目标。
等折可适率军来助战时换了新马的骑兵已经扫荡周边近百里,周围城寨守军、牧民皆不敢和宋军交战,仓惶逃往西夏更深处。
折可适看着迎上来的宋军骑兵那顾盼自雄,洋洋自得的模样,顿时畅怀大笑。
他们汉家儿郎已经有多久不曾踏上这片土地,有多久不曾这般踏马山河,挥斥方遒,有多久不曾让敌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了。
这时,他觉得这就是他迄今最荣耀的时刻,骑着河西马,追逐党项人,敌人只会远远逃遁,不敢稍作抵抗。
西夏守军只所以如此不堪,除了对宋军的畏惧之外,其实还是内里已经混乱不堪了。这些守军将领根本就没有接到过让他们如何做的指令,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西夏王室是要放弃这些边关之地了。
没有西夏朝廷的支持,他们这些边关守将还拼死抵抗什么?
事实上,不是梁太后返回兴庆府后不想有所作为,是西夏的朝堂斗争在这时到了最激烈最尖锐的时刻。
战事的惨败让梁太后威望尽失,朝中一直都有的反对派立刻就站出来要求她还政,然而小皇帝李乾顺才十岁,还政之后有谁辅政?
梁乙逋很明显是第一人选。
但是,这还不是单纯的梁太后和梁乙逋的斗争,一些党项贵族是不想汉人再执政,在嵬名阿吴返回后,他成了党项贵族尤其平夏部等数个部落的实际代表人。
在之前的政治斗争中,嵬名阿吴远不如梁乙逋,因为对方是国舅,还是大权在握的丞相。
可如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形势逆转了。
梁太后大败,连带梁氏的声威也跟着直线下坠,梁乙逋纵然是国舅、宰相,按顺位是第一人选,也压不住嵬名阿吴了。
眼下成了梁太后、嵬名阿吴、梁乙逋三派大乱斗。
嵬名阿吴还是实际上的实力派。
梁乙逋被梁太后剥夺军权后,丞相之位权势少了一半,背后支持他的无非是以前投靠他的羌人、吐蕃等小部落,党项大部族一个也没有。
至于梁太后,此时情况更是糟糕,大军精锐尽失,她脱不了责任,上表请罪之后,李乾顺虽然以子当孝母为由免除了她的罪责。
可威望是如何也挽回不了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