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河北路的整军尚未完成,宝慈宫传来噩耗,太皇太后高滔滔病重。
赵煦将各种军政事务交给东西二府,亲到宝慈宫侍奉左右。
高太后对自己病情早有心理准备,她晓得自己时日无多,千言万语都是劝官家要胜不骄败不馁,治国安邦一定要把步子踏稳了。
执政风格偏向保守的她还是有些担心自己这孙儿步子迈得太快将来有什么乱子。
赵煦没做争辩,只是点头答应,就是后面来看望的众宰执无论新党旧党无须他的吩咐也都顺应病重的太皇太后。
九月中旬,高太后在宝慈宫拉着赵煦的手去世,她虽一再劝赵煦要稳重,但到底是对其寄予厚望,在她看来自己这孙儿将来会是赵宋荣光,收复祖宗旧地洗刷羸弱耻辱的也只有他了。
她的临终遗言就是他日收复幽云十六州记得在墓前告诉她一声。
太皇太后薨逝,赵煦下令辍朝七日,立高太后谥号为宣仁圣烈皇后,与英宗皇帝合葬永厚陵。
高太后葬礼结束,他又为其守孝七日,到十月初才返回福宁殿理政。
这时候河北整军堪堪完成。
河北两路与河东路、陕西诸路不同,他的主要问题不是吃空饷,而是实实在在的贪腐和军士素质的良莠不齐。
去年冬,在赵煦的授意下顾临已经在真定府整顿过一次,奈何并没有在河北全境起到警戒震慑作用,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念一起十头牛也拉不住。
河北两路的贪腐情况严重到押正都常常欺上瞒下,底层禁军、厢军多有食不果腹的情况。
这点赵煦有心理准备,但属实没料到居然这么严重,吕大防、顾临都担心一旦处罚过重会不会造成地方动荡,上书建议从轻处罚。
但章楶、章惇都以为若是放纵贪腐犯整军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甚至功亏一篑。
赵煦以为有理,派周启为监察御史,带魏勇部两千人到河北督促,同时也是震慑军中的不安稳分子。
一开始他打算派中书舍人陈师锡前往,但如今军政事务繁忙,少了陈师锡,他身边就只剩翰林学士吕嘉问,两人无论如何是忙不过来的。
到了十一月,河东路整顿吏治的情况出来后,河北两路的情况仍然没有缓解。
这不得不说,吕惠卿到底是实干之才,他雷厉风行,不惧得罪他人的作风就适合做这类工作,毕竟是因政见不同连老师王安石都敢背刺的狠人。
在吕惠卿的上书中,他陈列了官员贪腐的三种情况。
第一迎送之风过于铺张奢侈。
所谓迎送之风也就是官员到地就任和离任,其同僚和下级官员均会摆下宴席迎接、送别,这份人情世故的支出不是由某个人或者集体出资,而是出自地方财政,而且十分铺张浪费。
这点如果说是在意料之中的话,第二点则让人触目惊心了。
第二,贪腐程度和范围都触目惊心。
吕惠卿直言河东路从上到下廉吏最多十中有一贪吏十中过九,如今天下之患莫过于士大夫无耻。
这份上书连赵煦都感到震惊,他立刻就将众宰执召集到了福宁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