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攻城战
兴庆府的攻城战并不顺利,甚至比西平府打的更激烈。
西平府在猝不及防下一度防守慌乱,但在守将嵬名阿埋亲登城楼指挥作战的情况下,还是稳住了阵脚。
他们城内有两万大军,够守城大军吃两个月的粮食,凭借城高池深确实是难啃的骨头,折可适连攻两天数次差点登上城楼,终究功亏一篑。
兴庆府这边则更艰难,论城池坚固,兴庆府更甚,护城河甚至引了黄河水,由于周边被宋军扫荡,大部分溃兵也涌进了兴庆府,城中兵力还是西夏最后的精锐,多达三万人。
虽然仁多保忠在宋军到达前激化了梁太后和嵬名阿吴的矛盾,进一步搅乱了兴庆府,但是随着他的离开,梁太后封锁宫禁,反而给了嵬名阿吴控制除皇城外的整个兴庆府的机会。
种师中带大军围城时,嵬名阿吴带着平夏部最后的精锐,拼死抵抗。
宋军主力在抵达兴庆府之初就接到了王厚等人的军情,知道定州北面出现了辽国大军,因此从一开始攻城就用了全力,直接将投石机和床弩都拉了出来。
宋时的投石机在前代的基础上完善到了巅峰状态,武经总要中称之为七梢炮,它需要两百多人拉动杠杆,能将一百斤的石块抛出一百四十步(二百多米),是比床弩更恐怖的攻城利器。
但是即便有七梢炮和床弩的相助,宋军的攻城仍十分惨烈。
兴庆府城墙厚度达三丈,百斤巨石也只能在城墙上砸出豁口,而不能击塌城墙,宋军依靠踏橛箭和云梯等攀登攻城,西夏守军顶着箭雨不间断往下扔擂木石块,浇沸水,泼滚油。
仅一天时间宋军就战死两千多,负伤一千多。
死者多余伤者可见攻守之惨烈。
当然,宋军其实有更稳妥的方式,定边城有足够供应三月的粮草,后续京兆府的府库,乃至于西京洛阳城的府库都可以源源不断支援前线。
大宋为了覆灭西夏准备的十分充足,西夏主力尽失已经没有余力去切断宋军的粮道,宋军四面围城,耗也能将西平府和兴庆府耗到油尽灯枯,让其不战自溃。
在枢密院一开始的计划中是有这一条的。
以西平府为例,城内确实有足够两万大军吃两个月的粮食,可城中百姓、牧民有没有两个月的储备?宋军切断西平府与周边的联系,不需要太久,只需一个月,城中必然生乱,到时候宋军甚至不用攻城,西平府唾手可得。
兴庆府是一样的道理。
但这种稳妥的方式,并不适用于如今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辽国不可能坐视西夏被围死。
事实上,这只可能存在于理想状态中,仅依靠种建中击溃辽国援军是不够的,还需要宋军击溃辽国主力。不然辽国纵然不能支援兴庆府,在河北和雁门关挑起事端,大宋陷入两面作战,仍然会陷入被动局面。
因此,章楶、许将等宰执都认为,在种建中击溃辽国援军的基础上,宋军必须在半月内拿下兴庆府、西平府,覆灭西夏。
朝廷中枢给种师中的令旨中期限也是半个月。
然而,随着辽国军情的明晰化,不到两百里外有耶律阿思部八九万众的消息传来,别说半个月,留给种师中拿下兴庆府的时间可能只有五天左右。
到时候即便种建中凭借坚城和营寨仍能坚守,大概率也挡不住耶律阿思留兵力看住种建中,他本人绕过定州,支援兴庆府。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