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沈括和苏颂。
可是大半年还是太短,正常来说一些术数理论都学不完的,居然让他把诸葛连弩给专研出来了。
“我知道你们不信,可没办法,官家是天下奇才,我去年就发现了的,两位相公先合计着,我回家休息休息。”
沈括不再多说,拱拱手就此告辞,留下章楶和许将一脸的不可思议。
春节过完,各国使节并未急着离开,反而在汴梁城呆到了上元节,他们一方面是要等待假日休沐结束,大宋天子可能会正式召见他们,另一方面当然是想打探出更多的关于大宋下一步进取方向的更多信息。
尤其是喀喇汗王朝、回鹘、大理和交趾赵氏王朝四国的使者。
喀喇汗王朝和回鹘是敌对,均希望破坏了对方和大宋的和睦关系,回鹘使者对此更为迫切一些。
毕竟,不管怎么说喀喇汗王朝都是大宋的藩属国,喀喇汗王朝的大汗一直称呼大宋天子为汉家阿舅大官家。
他们回鹘虽然也没有和大宋为敌。但当年西夏还在时,为了更好的抵御喀喇汗王朝的穆斯林联军,回鹘当时必须在利益上做出取舍,大宋军队无法越过西夏支援他们,但是辽国西部边境和他们接壤,他们只能暂时舍弃中原王朝,选择和辽国结成秦晋之好。
如今,西夏覆灭,大宋精锐禁军种建中部屯驻在敦煌,对回鹘威胁极大。
回鹘不得不重视大宋和喀喇汗王朝结盟攻取西域的可能性,毕竟历史在那里摆着,中原王朝一旦强力复苏,收复西域旧地是必然之事。
远的汉时的西域三十六国,近的唐时的高昌、车迟等国要么选择臣服,纳入西域都护府体系,要么国家覆灭。
如今的大宋眼见着有重现汉唐盛世的迹象,大宋西征之举肯定不会太晚了。
但回鹘的选择并不多,选择臣服,必然是要面临背弃辽国,被契丹人报复的风险。不臣服,大宋和喀喇汗王朝的联军可能会迫使他们不体面的臣服。
相比于与喀喇汗王朝不可调和的宗教矛盾,高昌回鹘和大宋之间还是有着一些一衣带水的联系的。
高昌回鹘前身回纥毕竟是大唐的内附部族,还出兵协助大唐平定了安史之乱。而大宋几乎是公认的继承了大唐的正统地位的中原王朝。
理论上高昌回鹘应该和喀喇汗王朝一样追认大宋为宗主国。
可惜,西夏的崛起不但覆灭了甘州回鹘,还彻底切断了高昌回鹘和中原王朝的联系,后续又为获得辽国的支持选择了辽国为宗主国。
这也就是一步错,步步错,定州一战,辽军败退,大宋覆灭西夏,收复河西,本来相隔两千里的两国,瞬间成了邻国。
喀喇汗王朝又早早跟大宋确定了藩属关系,高昌回鹘上下不慌乱都不可能。
大理和交趾赵氏相对喀喇汗王朝和高昌回鹘,敌对关系没有那么明显。
但是,对于大宋接下来的进取方向,他们跟西域的两个国家一样迫切的想知道。
他们的使者选择逗留到上元节,也就可以理解了。
而上元节还没到,各国派到汴梁就学的王子们已经不远千里万里,先后赶到了汴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