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一章 西征条件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228章 西征条件

    阳春三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赵煦本要出福宁殿,到国子监去看一看各国的王子在汴梁求学的情况如何,结果一连几本奏章又把他叫了回去。

    首先是来自洞庭湖的军情奏章,呈报人是种师中,他和郭成在两湖地区训练水军进展有些缓慢,不过他上奏的军情并不是这些,而是建议应当收编部分厢军中的水军为禁军。

    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是两湖、两浙、江西和岭南地区大批量的厢军水军其实是在履行禁军的职责,即戍卫地方。但是因为厢军和禁军不同的待遇,已经让很多人都有了怨言。

    二则是一直都在谈的军纪问题。种师中在被赵煦传授兵书之后,已经视军纪为整军的第一要务。厢军本身作为辅兵军纪自然是远不如禁军的,偏偏他们履行着禁军的职责,相应也就有了禁军的权柄,无论是将官还是士卒很多都是一身匪气,当地人痛骂他们为贼配军。

    这问题无论从南征的方向出发,还是站在稳定地方的角度,都应该要去解决。

    赵煦给吕嘉问、陈师锡两人看了一下,三人均觉得有些道理。

    “陈给事,劳烦你跑一趟,给枢密院说一声,让他们讨论一下种师中的提议,尽快拿出方案来。”

    陈师锡拱手称是,快步出福宁殿,向枢密院方向而去。

    种师中之后的奏章来自定西路种建中和蔡卞,算是两人的联名上书。

    上奏的内容涉及前些时日王厚屯驻边塞,雇佣各族民夫重建玉门关,筑城器械全被黄头回鹘烧毁的事件。

    当时王厚把阿都史那等主犯押解到敦煌之后,蔡卞依照赵煦之前的指示,尽量想调和各族之间的纠纷,但他费尽不少心血,终究无法化解黄头回鹘和党项人之间的仇恨。

    阿都史那被官府扣押的事传到黄头回鹘各部落后,甚至再度引发回鹘人和党项人之间的冲突。

    敦煌城外发生了规模达数百人的械斗,伤百十人,双方也各有七八人因之丧命,这进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黄头回鹘各部落反对朝廷对高昌回鹘用兵的浪潮越发高涨。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安抚使司肯定是要采取强硬的高压政策了。但蔡卞劝住了种建中,建议两人联名上奏官家,请求指示。

    当然,对于是否要对高昌回鹘用兵,他们二人还是有不同意见的。

    种建中认为高昌回鹘不管被动还是主动,已经和辽国沆瀣一气,你不招惹它,它时不时也要过来挠几下,与其被动防御,不如主动出击。

    站在武将的角度,战略主动权不能放在对方手里。

    而蔡卞则认为大军出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十分重要,但是眼下无论是敦煌,还是甘州、肃州等河西走廊的绿洲地带,农利设施都不齐备,这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甚至更久定西路才能自给自足。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