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胥
时过三日,凌沺从山中绕路而行,已经快要抵近蜀州与梵山边境的雄关不太远。
那里叫做天门关,也叫作南天门,坐落在梵山人口中的阿库姆山口,为大璟西南边军镇守之地。
阿库姆山口,也就是大璟的落乌山山口,整片地域附近,是很少有普通人生活的。
方圆三百里没有城池,全部属于西南边军的辖境。
准确来说,以天门关为中心,向大璟一方划出一个半圆,这个半圆之内的土地,就是西南边军赖以生存的所在。
因为仅此地,大璟就有边军两万常备。
这个两万之数,还只是常备,是关城内不可缺少的存在。
其余辎重、后勤,加上民夫、家眷等,还有近六万人住在关城内。
而这还没有算属于天门关辖下的三十六军府的府军。
这三十六府军,与中原腹地各处的府军不大相同,他们不用理会其他,算是天门关西南边军的后备兵力。
日常无战事情况下,每月三府府军,是要到关城轮换驻守的。
其余的时间,没有轮防任务的,那就自己种地、放牧。
其实也可以说成,这方圆三百里地域内,西南边军与其从属,还是一个军镇的形式。
能够基本自给自足,减少对后方补给的需求,可也让得这片地域的生存条件,基本饱和,再无法容纳太多人口生存。
而凌沺而今所处位置,就是这个半圆地域的边缘,快则两三天,多则四五天,他就能够赶到天门关。
可他没有。
而是来到了一个尔玛族聚居的小部落。
因为以他之前去天门关的路线,那这里就是最后唯一一个,有可能制造乱子出来的地方。
尽管这不再是江湖武人,可若是他的猜测为真,这里一旦发生什么,出了乱子,将比武林中人,影响更大。
首先,西南边军有五分之二的尔玛族人在内,还有五分之一,是其他小族的人。
这便是第二点,在蜀州,尤其蜀州最西边,这一线地域,即落乌山脉群的北部地域,中原人不多,尔玛族和其他数个小族的人,才是这里分布最多的存在。
而且他们彼此之间,来往很密切,可以看做是一个整体,一帮小族人报团取暖。
他们也是璟人没错,律法对他们也没有区别对待,可以为官可以为将,可以参加科举……
可他们是小众,是相对更势单力孤的那些人。
蜀州,恰恰就是大璟整个山河疆土之内,这些小部族存在最多的地方。
说句不夸张的,真要是凌沺在这里无缘无故灭了个小部落,整个蜀州都可能相继炸锅,乱做一团。
哪怕只是以凌沺的名义做的,或者以任何一个朝廷官员的名义做的,也都会如此。
唇亡齿寒,能被灭一个,就能被灭其他。
因为他们是少数,千倍、万倍,乃至更多的少于中原族裔,他们再不团结一些,共同为自己发声,他们安全感会很低的。
是以,凌沺左思右想,昼夜不停赶路,甚至直接略过通轨县,直接找到这个尔玛族的小部落来。
对方,布局之人,也只是一步步略微赶在他前面,离他应该不会多远。
他想来看看,若是仍旧没有
占得先手,那他就要做更多事了。
所幸,他来到之时,这里无恙。
“尔玛土屯,胡古休慕,拜见朔北叶护。”凌沺找了数十里,好容易找到这个部落,表明身份后,得到了极为郑重和隆重的礼待。
尔玛族原本也是一个强族,虽然是游牧民族文化,祖源也是中原,是中原族裔的一个分支。
但年代较为久远,后来与荼岚黠胡等族多有融合,反而更加类似许多。
而今分布,则多在大璟、梵山两国境内,西域也有一部分,是一个辖民十多万左右的王国。
但更之前,他们与荼岚同属大魏的一部分。
短短不足百年的时间,在整个尔玛族历史上不值一提,但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很深远。
至今为止,尔玛族这些在大璟之内的部落,仍旧是大体遵循着当年大魏的礼制。
土屯的称呼,在荼岚而今都已消失,但在尔玛族仍旧存在。
这个在大魏时期,与县官位置等同,为各部族千户部落首领的称呼,也是世袭贵族之一。
而尔玛族当年的王,其实也只是一个叶护,而非可汗。
所以,在尔玛族,凌沺这个叶护的身份,还是很被他们重视的。
虽然他们而今是璟人,不是魏人,但他们却是同样在意这些。
也许是这种尊卑观念,有些根深蒂固的原因,在没有敌意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会给这些“王侯”极大程度的尊重,以彰显其身份的尊贵。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