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说他是弹劾新党主力章惇,另一个说他是因为支持章惇,剩下那人只能沉默无语,因为他是章惇本人。
赵煦听完,不由摇头苦笑,党争到了如此地步,不说朝廷政策施行朝令夕改,空耗的时间和人力也是在消耗国运啊!
因此党争不能再有,即便是因政见不合,双方也应该尽量求同存异,这是他的底线。
“那吕嘉问又如何?”孟皇后又举荐一人,“他当初可是为了心中的理念背弃家族来支持王安石王相公来除利弊、易风俗。”
吕嘉问出身仕宦世家,如果生在汉末三国,那就是又一个袁绍,史书称“吕氏更执国政,三世四人,世家之盛,则未之有也。”
吕氏自吕蒙正始三世之中有四人能秉持国政,位列宰执,其他还有多人担任朝中大吏,风头之盛确实一时无二。
吕嘉问其人算起来是仁宗朝吕夷简的重孙,孟皇后所说的背弃家族支持王安石指的是熙宁变法时,吕嘉问的叔祖父吕公弼对王安石新法有异议,打算上疏弹劾。
奏章的书稿刚刚写完,还没有呈递上去,吕嘉问就窃其书稿拿给了王安石,自此他就被吕家称为“家贼”,连史书都不能与吕氏同传。
王安石罢相后又被旧党连续贬斥由江宁府徙到润州(后世江苏镇江)。
“吕嘉问……”赵煦也知其人,这就是大量阅读文书的好处,也许未见真人,但从文书中总能对朝中官员们有个初步的认识,“圣人以为他该重用吗?”
“皇祖母谈起过吕嘉问,她虽不认可吕嘉问的新党身份,但对其不顾家族私利,肯为心中理念、朝廷大事背弃家族的行为还是很赞赏的。”孟皇后说道:“妾身以为这种人朝廷应该多加提拔,予以重用。”
“那就把他召回京担任翰林学士。”赵煦想了一下觉得有些道理,再加上他身边暂时确实无人可用。
孟皇后见自己的劝谏被采纳,自然十分高兴,“左司谏陈瓘、校书郎陈师锡也都是正直廉洁,忠勇敢谏之人,官家若是身边缺人才,其实也可以暂时征召启用。”
这两人赵煦了解的不多,陈师锡的上谏文书他倒是看到过一篇,上疏请求废止进士学习诗词格律之令,让他们一心学习治理国家之道。
这行为虽然确实偏激了一些,但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话说自从诗歌在盛唐达到巅峰,诗词之道一度成为衡量文人才华的标杆,然而,诗词格律之道与治国是完全不同的,甚至背道而驰。
历史上所谓大文豪通常在政治上都较为平庸,甚至在实际理政中还不如县衙小吏。
如果官场文人喜好诗词格律的风气无限制的风行下去,确实不是什么好事情。当然,一刀切也肯定不行,陈师锡的提议肯定是偏激了,不过应该引起重视。
“他们两个我得空见一下,如果可靠能干,我就留他们在身边了。”赵煦如是说道。
孟皇后提得人选,暂时解决了身边近臣的问题,这让他舒心不少,后续他可以把精力放在核心位置——中枢宰执的更换上了。
总之,高效运行的中枢机构的搭建,势在必行。
这两天身边事情很多,更新少了,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