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一年能打三场。
神宗朝一面伐夏一面迫不及待对交趾动手应该也是基于国库充盈的情况下。
新政能增加国库钱粮是切切实实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赵煦是极重视民生的,就是前世治蜀加北伐那样的极限操作,他也是建立在百姓可以承受的基础上。
现如今他更没有理由为了增加朝廷府库而置民生于不顾。
新政在帮朝廷“敛财”的基础,任何不利于民生的举措,几乎都做了调整,事实上如果上下各级官吏能够尽心合理推行,就是最初期的新政政令也极少有不利民生的。
这些多出来的钱粮一方面是新政促进了生产,比如农田水利法大大促进了农事生产,另一方面,就是某些官员和地方乡绅无法从中牟利,使本该上缴国库的钱粮如实归入了国库。
这也是新政在熙宁年间推行阻力极大的原因,它是真的触犯了官僚乡绅的利益。
新政推行的顺利在另一方面也有体现,就是各地官学、番学都大批量、大范围兴办了起来,普通百姓、各地番族就学成本都低了很多,这将更有利于朝廷推行教化。
也有利于舒缓汉番之间的矛盾。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科举考试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了。
当然,政策的反馈一两年时间还是太短,后续的各种利弊需要更长时间的验证。
就像宗泽到了岭南就发现募役法对于特别贫困地区不太友好,因为当地百姓有很多拥有的土地严重不足,也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上交免役,他们宁愿去服役。
因为免役省下来的时间,他们也没有土地去耕种,不存在因服役耽误农时的情况。
这其实就需要地方官去适当调整,毕竟因地区不同,法令所达到的效果有时候确实是相反的,只不过大部分的官员为了省事,为了少担责任闷头执行罢了。
因这事赵煦还让章惇等宰执又做了细则,同时加大了朝廷对岭南地区的经略和开发。
三日后,种师中返京。
在朝会上正式封种师中为镇国大将军、延安郡王,领广南路经略安抚使,安南道行军大总管。
着令其在两京京畿之地整训兵马,以备他日南征。
这种封赏无论是官阶还是差遣差不多都是武将的巅峰了,种师中不胜惶恐,连连推辞。
但是并没有什么用,这种封赏一开始就是赵煦和百官们商议好的,覆灭西夏这个心腹大患,如果都当不起镇国大将军,那什么才能担得起呢?
何况镇国大将军上面还有辅国大将军和骠骑大将军。
种师中最后只好无奈受之。
及大半个月后,郭成率一万西军抵抗京畿,种师中开始从两京众营将士中挑选部众,最终费时十日而成,他开始在郭成协助下大练兵。
也就是这边整军备战时,高丽、交趾和喀喇汗王朝的使者先后抵达汴梁城。